與中秋相關(guān)的典型意象中,最惹人喜愛的莫過于玉兔。玉兔,亦稱月兔,其“玉”字,意味著潔白美好、溫潤堅韌。與日常生活中的兔子有別,玉兔傾注著民族的情感與審美傾向,經(jīng)過千年的文學、文化、民俗的心理積淀,凝聚為一種吉祥的象征。唐朝是玉兔傳說定型,并廣泛進入文學創(chuàng)作的時代。在《全唐詩》中,“兔”共出現(xiàn)了365次,而專指“玉兔”的達133次。玉兔在唐詩中所具有的長生意蘊、指代意義和奇特想象,隨著文化的傳承,在今天依舊傳唱演繹。
自古以來,白色的動物大都被視作瑞獸。葛洪《抱樸子》曰:“虎及鹿兔,皆壽千歲,壽滿五百歲者,其毛色白。”若發(fā)現(xiàn)了白兔,還需上報朝廷,視作祥瑞之兆。有長生之象征的白兔與西王母座下?lián)v制不死藥的靈兔形象重合,共同構(gòu)成人們最為熟知的搗藥玉兔。李唐王朝視道教始祖李耳為先祖,是道教發(fā)展的黃金時期,近半數(shù)的皇帝迷戀神仙之說、服食丹藥。搗藥玉兔完美契合了唐人對長生不老、得道成仙的向往。
李白的詩歌中,多次提及搗藥的白兔,如《琴曲歌辭·飛龍引二首》:“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藥,后天而老凋三光?!币庵阜掠裢脫v制的藥丸,可比日月星辰都長壽。兔藥具有的神奇功效也被用于祝壽詩中,牟融《贈浙西李相公》:“月里昔曾分兔藥,人間今喜得椿年?!鼻f子言,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歲為春,八千歲為秋。“兔藥”與“椿年”形成對仗,謂賀高壽。在盧仝《月蝕詩》中,兔藥又發(fā)展出辨明是非奸賢的功效:“長嗟白兔搗靈藥,恰似有意防奸非?!睋v藥玉兔自帶的長生、吉祥象征獲得唐人的喜愛,不僅在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與文學作品中普遍出現(xiàn),還受到自上而下的追捧。
盛唐時期,八月十五的中秋節(jié)取代原為八月五日(唐明皇生辰)的千秋節(jié),正式被確立為民俗節(jié)日,中秋玩月成為習俗,玉兔也逐漸榮升為人們供奉的對象,在民間亦掀起崇拜的浪潮,其作為健康、長壽的象征愈發(fā)深入人心。
在唐人詩意的筆下,溫和潔白的玉兔常被用以指代月亮,相較“蟾”“桂”等月宮中的意象,以玉兔代月者出現(xiàn)了85次,高居首位。如“天回兔欲落,河曠鵲停飛”(杜審言《奉和七夕侍宴兩儀殿應(yīng)制》),稱月落為兔落,不僅在音律上更為協(xié)調(diào),且兔與鵲對仗,都是吉祥美好的象征。“春月三改兔,花枝成綠蔭?!保ɡ钊河瘛秾㈦x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沈正字昆弟三人聯(lián)登高第》)兔的三次改變,也即月亮的三次盈虧,寓意時光流逝。
此外,烏和兔在唐詩中常同時出現(xiàn),代指日月,形容日月變遷、時光荏苒還多以“兔走烏飛”表示。如莊南杰的《傷歌行》:“兔走烏飛不相見,人事依稀速如電”等,滄海桑田、治世亂世,不變的唯有日月輪替的周而復始,帶有光陰似水的感傷情懷。兔鉤、兔輪、兔影、兔輝……在唐詩中都作為月的表現(xiàn)形式,使唐詩讀來含蓄婉轉(zhuǎn)、意蘊雋永。共同具有“雅潔”特征的玉兔與月在審美上深度綁定,構(gòu)成千百年來的神話定式。在中國人的浪漫想象中,孤寒的月宮上住著一只可愛的玉兔,似乎也為月亮增添了一分暖意。
唐人擅以夸張外放的筆觸繪制玉兔的形貌,以獨有的人間情懷賦予月中玉兔多種想象。杜甫詩《月》道:“兔應(yīng)疑鶴發(fā),蟾亦戀貂裘。斟酌姮娥寡,天寒耐九秋?!痹姼枳饔诎彩分畞y后,王朝衰頹,55歲的杜甫在歸鄉(xiāng)途中倍感身心交瘁,以鶴發(fā)貂裘自指,將自身寫照投射到月中——千百年過去了,即便是長生的玉兔應(yīng)該也垂垂老矣了吧?韋莊的《觀浙西府相畋游》清麗疏放:“帶箭彩禽云外落,避雕寒兔月中驚”——翱翔天空的雕,會否引起月中兔的驚慌?以不拘一格的想象彰顯唐人游獵的氣度不凡。反觀現(xiàn)代出土的唐壁畫、青銅鏡等藝術(shù)作品中的玉兔形象,則多選取月宮中玉兔站立搗藥的典型畫面。詩畫之別,可見一斑。唐詩中的玉兔不再是遙不可觸的存在,而同樣具有人間的情感與特性,靈動自然。
詩人對玉兔的想象,還延伸到了身邊之物。兔毫筆原是古人書畫用筆,筆性剛健挺拔,因取自兔脊部、尾部之毫毛,十分珍罕。白居易《紫毫筆》就有:“江南石上有老兔,吃竹飲泉生紫毫。宣城之人采為筆,千萬毛中揀一毫……每歲宣城進筆時,紫毫之價如金貴。”凡兔毫毛制成的筆尚且金貴,在唐人的想象中,玉兔筆無疑是兔毫筆中的“極品”。貫休《觀懷素草書歌》吟道:“月兔筆,天灶墨,斜鑿黃金側(cè)銼玉”,唯有以玉兔毫毛作筆,天上灶灰制墨,才能寫得出如懷素般筆走龍蛇、狂逸不羈的書法。唐人將時代的脈搏融入詩歌的意象,即便是天上的玉兔亦可為詩人取用。大唐之氣象,唐詩之氣度,正顯于此。
玉兔啟發(fā)人們對于宇宙世界的探索、對真善美的追求。玉兔形象自誕生以來便是國人心中“美好”的代名詞,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不斷衍化出多子、長壽、吉祥、健康等寓意與象征,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崇尚良善、友好、積極、機敏等品質(zhì)的體現(xiàn)。唐詩中的玉兔蘊含著先人對時空的哲思,對遙遠天體生命存在的美好想象,也寄寓了人們對順祺人生的向往。玉兔在唐詩中的浪漫書寫,更促使其成為古典審美意境中的重要意象,進而成為中華民族家喻戶曉的文化符號與吉祥象征。如今,“嫦娥號”“玉兔號”的奔月使傳說走向現(xiàn)實,人們用千年時光雕琢出玉兔,其溫潤的光澤長在,其形其神無不見證著中國智慧與中國精神。中秋時節(jié),望月品詩懷遠時,一定也有只玉兔躍入你的腦海。
(作者:陳慧萍 松花江網(wǎng)編輯 熊紫旭)
原標題: 唐詩中的玉兔
反侵權(quán)公告:
根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(quán)法》、《信息網(wǎng)絡(luò)傳播權(quán)保護條例》等法律法規(guī),未經(jīng)書面許可,擅自轉(zhuǎn)載本報社作品的,將涉嫌侵犯著作權(quán)人合法權(quán)益。為規(guī)范網(wǎng)絡(luò)轉(zhuǎn)載行為,制止非法侵權(quán)轉(zhuǎn)載,本報社鄭重公告:
一、任何單位或個人,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(quán)歸屬于江城日報社(包括《江城日報》、《江城晚報》、松花江網(wǎng)、吉林烏拉圈等)的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,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(quán);
二、對侵犯江城日報社(包括《江城日報》、《江城晚報》、松花江網(wǎng)、吉林烏拉圈等)著作權(quán)益的違法行為,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,追究行為人的侵權(quán)責任,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、向國家版權(quán)行政管理部門舉報、提起訴訟等;
三、對于各類非法轉(zhuǎn)載行為,歡迎讀者提供侵權(quán)線索:
程律師(法律顧問)0432-62223777
武文斌(版權(quán)合作)0432-62523496